0%

这几年的王阳明热,带来的结果就是市面上关于王阳明的书籍鱼目混珠。之前也看过一些这类型的书,看完后觉得写得最好的还是这一套书。
《王阳明大传》分上、中、下三卷,共三本。
此传记不同普通传记以故事驱动的做法,而是以王阳明思想的发展为主线,同步对比分析各种流派(儒、释、道)和人物(陆九渊、朱熹等)。是结合王阳明生涯及心学思想的一本宋明哲学史、思想史。
通过王阳明的诗词、文章、奏章,和亲朋好友的书信来往,以及门人关于王阳明的记录,分析了王阳明的人生轨迹及思想形成历程。本书更像一本严格考证的书,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日本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本书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译者的水平也很高,看起来就像一本中文大师级的水准,完全没有翻译的痕迹。

近年,王阳明的思想进入了主流的宣传,这也是政治的需要,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确实是为官、为民的楷模。
不过哲学层面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有时候看起来特别绕,像是一种文字游戏。特别是在讲述朱熹的格物致知、知行二分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讨论,感觉怎么讲都对,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是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生平

王阳明,浙江余姚(属于绍兴)人,名守仁。他老爸王华,又称“龙山先生”,状元。
被贬贵州龙场(龙场悟道),在那里悟出了“心则理”的思想,并提出“知行合一”说。致良知是在晚年才提出,但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根基。良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王阳明是大圣人、大儒家、大豪杰,道德层面无出其右者,文学水平也高,同时,在军事层面也在文人中无可比拟。其三征的功绩在历史上都是赫赫之战功。
不过因奸臣诋毁,在政治上没有达到他对应的能力和功劳。

阅读全文 »

众所周知,王阳明因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而名闻天下。但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王阳明的思想也是在人生的不断磨砺中逐渐形成。
 
自古以来,江浙地区名人辈出,孕育出众多英雄豪杰、文人骚客。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属绍兴),名守仁。他老爸王华,又称“龙山先生”,明朝成化十七年状元。
 
王阳明早年沉溺于道教、佛教,后期悟出了它们的不足,进而笃信儒学。
而导致王阳明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核心也是关于对孝道的理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是儒学的根本,也是不同于道教、佛教的一种入世思想。俗话说:爹娘便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甚人?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从人物传记中收获的最大价值就是让自己明白,自身所谓的各种不如意,和那些名人经历的苦难相比,只能说是微不足道。
 
王阳明,被人们称作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完人之一,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王阳明,半个曾国藩。
 
王阳明是大圣人、大儒家、大豪杰。道德层面无出其右者,文学造诣也很高,在军事层面更是文人中的佼佼者,其军事的三征功绩在历史上都是赫赫之战功。
 
但即使是这么一位圣人,也因奸臣的诋毁,在政治上屡屡受到打压和迫害。
 
就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说的“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被贬到贵州龙场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在那里悟出了“心则理”的思想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并在晚年提出了“致良知”。形成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体系。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根基,良知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知行合一”就必须要在事上磨炼。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讲究的是实践。  

本书的例子,很适合做统计分析论文的参考。其分析的方法和思想很规范。

M0,M1,M2

各国央行都以流动性为依据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

M1 流动性,目的是交易
M2 M1+储蓄 (现在主要是看M2的情况。)


阅读全文 »

本书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在于构建一个过去思维(也就是‘历史’)与未来思维的连接案例,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用过去取照亮可能的未来。
作者通过人类对时间的理解,讲述了A、B两种时间序列的理解。然后分析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机制,如何应对未来进行说明。特别是人类有意识管理未来的方面,作者也做了分析和预测。总体来说是一个关于未来不错的一本书,也类似于人工智能的剖析,把动植物、人类的对未来的处理机制进行了较好的阐述。

阅读全文 »

本书的书名有误导性的意图,其实是一本关于职业女性成长经历的书(在欧莱雅、GAP、香奈儿),而不是介绍关于思维方面的。因为是时尚行业的内容,本书更多的强调了作者在创意和直觉方面在她职业生涯中起到的重大的作用。作者是一位偏内向的女生,她也阐述了内向的人也照样可以在职业上达到和外向人的高度。

解构主义



阅读全文 »

作者以宝洁全球共享服务部门为例,讲述了宝洁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故事。

名词理解

共享服务的理解

共享服务部门通常采取的策略是,将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相似的业务流程集中到一起,然后将这些业务流程简化、标准化、集中化、自动化。然后,最终实现,共享服务部门不仅仅是向业务部门提供低成本服务的'服务提供者',也是推进企业进行转型的重要部门。转型包括承担更多的治理职能(例如为业务部门制定流程标准),提供引导业务部门转型的服务(例如协助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数字化),以及提供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服务(例如使用分析方法来提高销售额)等。

指数型组织

指数型组织是数字化的,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机构。传统企业的发展动力来自其所控制的稀缺资源。

数字原生企业

例如京东。

数字孪生

例如智慧城市、导航、生活服务

四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等
第四次工业革命:AI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指数型数字技术。

IT能力成熟度

阅读全文 »

逆向工作法

本质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开发之前,我们要写新闻稿(PR)来阐明这种新想法或新产品将如何惠及客户,还要撰写常见问题 (FAQ) 清单,预先解答棘手的问题。我们会仔细地、批判性地研究和修改这两份文档,感到满意之后才会正式开发

关键观点

  • 禁用PPT,采用"六页纸备忘录";
    我们的信条:最重要的的是想法,而不是陈述者
  • 树立“抬杠者招聘流程”,抬杠:抬高标准杠;STAR法,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 关注可控的投入类指标,而非产出类指标(财务数据,股市等);
    关注因而不是果。

  • 调整组织结构,建立具有单线程领导者的自主团队,减少依赖(技术依赖、组织依赖);
    技术依赖--API、微服务;类似菜单。
    组织依赖--多功能团队;
    前端与客户打交道,需要快速决策,适合多功能团队;中后端是共享服务,以专业性为主,需要知识的沉淀和专业化发展,适合职能性的团队;另外,IT中的项目团队这种有限期的项目适合矩阵型团队。
    协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资源;因为资源有限,依赖导致结构性的阻力。
  • 改革领导者的薪酬结构,以便鼓励长期承诺和长期思维,薪酬激励以几年内获得的股票为主;


  • 明确表述公司文化的核心要素,例如亚马逊的长期思维、客户至上、渴望创新、运营卓越;
    股东的长期利益和客户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客户至上,不太关注竞争对手。
  • 确定一套领导力准则,必须有大家的参与与贡献;
    高标准。开放的心态很重要,避免防御者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领导者不要迷恋自己或团队身上的香水味,要以最优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
  • 画出你的“飞轮”,明确什么是公司成长的驱动因素。
阅读全文 »

花了两天时间就读完的一本书,一方面是字数不多,另一方面,里面涉及太多的数学公式,并且还是高等数学的公式,看不懂了,也只好直接跳过去。
本书是一个大学数学教授和高中数学老师的针对数学问题进行书信来往讨论的一本书,间或结合讨论的问题,引出了一些人生哲学。总体来说,这本书一般般,茶余饭后看看可以,没有太大的价值。

阅读全文 »

“中国人”这个书名就表明了这是一部平民史观的历史书,有别于传统历史书为王侯将相立传。
历史是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强盛的王朝,经过传承,昏君、暴君的出现,加上外戚、宦官、权臣的作乱,贪污腐败横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官逼民反,然后某人当上皇帝,又开始重复着过往的历史。
看历史书需要跳出精彩的故事框架,从人性、利益的角度去看历史,而不是仁义道德。凡是政治都是现实的、肮脏的,而政治是超出任何领域的一门智慧学。
本书狠狠地批评了儒家观念、作为。儒家守旧,不思进取,存在的目的就是取悦君王,采取愚民政策来加强帝王的统治。儒家表面的仁义道德,背后的男盗女娼,从而引出了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
几千年来,儒家对秦始皇不惜各种抹黑,本书也给秦始皇做了平反。在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中央集权、设置郡县,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基本在这个框架内修修补补。
中国的改革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商鞅的变法,被车裂,不过变法倒是保留下来;王安石的变法基本全盘失败;王莽的理想社会给全盘否定;其它如张居正的变法也无疾而终,百日维新只留下了壮烈的戊戌六君子。而日本的大化改新(全盘学唐朝)、明治维新(全盘西化)却意外的成功,书中给的见解确实有道理,一方面,大化改新的时候,中国的科举没有传到日本,这样就没有产生一群士大夫群体,改革就少了一大阻力。另一方面,在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并且权力基本是在大将军、幕府的手中,天皇更多是象征的意义,所以天皇对改革是没有利益的损失。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仍昂然地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就二十世纪,使人沮丧的大黑暗时代结束,五千年专制帝王制度结束悠久的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也被逐渐抛弃。奄奄息的华夏人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的和强大光荣的角色,而且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扩展的主题:“河流与文明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阅读全文 »

本文是读书过程中的一些人生感悟。

2019.07.13

35、承受压力
有句话说的好,高管,公司请你来,有80%的工资是承担压力的价值;
所有工作之后,除了技术之外,也要学会承担压力。

34、守恒定律
守恒是宇宙的第一原则;
就像《断头女王》茨威格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日常中,包括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人生的命运守恒,人际交往中的价值守恒;都遵循着这个原则。

33、关于嘴笨
有些人尖牙利齿,有些人嘴笨;
俗话说,沉默是金,对于嘴笨的人,不要去争辩,有时候沉默是最有利的武器。

32、人的经历
人只有经历过磨练,在磨练中思考,才能得到成长;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生也一样,平时做事情就是学的过程,在遇到磨难会促进人的思考,通过思考才能促进人的成长;
就像学习,平时的作业是学的过程,总结分析是思的过程,只有做作业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才能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31、关于职业规划
需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目标;
然后趁年轻,如果在本单位没有有升职空间,可以考虑2-3年跳一次槽,优先考虑跳到大公司,通过跳槽来升职,逼近自己的职业目标。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