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阳明一生虽然立下奇功,但在仕途上也属于郁郁不得志之列。
王阳明在被贬贵州修文县时,在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从此,王阳明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知行是合为一体的,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由此,心学否定了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理论关于知行两者割裂开的思想。也正因为这样,王阳明一直受到了儒家弟子的攻击和反对。
王阳明提出,人的一生就是要达到致良知,根据自己的良知去行事。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并按良知做事。
王阳明提倡的“良知”,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他认为,这些良知就在人心中,不需要再向外界寻求,很多人只是良知给蒙蔽了。但是,王阳明的心学和佛学不同的是,心学是一种入世的学问,强调行的重要性,要在行中磨炼自己。
看了整本书,最大的感觉就是,王阳明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大师,剿匪的时候,充分利用了人的心理,虚虚实实,或招安、或强攻,基本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胜利。

阅读全文 »

一、规划方面的思考

1、思考的方式: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和业务换位思考
2、首席信息官,对本行业的业务风险有清晰的判断。首席信息官应负责制定和及时更新信息科技战略,确保信息科技战略与业务战略保持一致;信息化的价值观就是帮助业务,提升业务。
3、要思考5-10年的房地产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前做一些规划和应对的工作;
4、深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求解需求,才能爆发出新的创新点;
5、万变不离其宗,要找到变背后的不变。

阅读全文 »

LS:两书
LSSK:两书三控
HD:合道
ZJ:珠江
NFHY:南方花园
BJDJ:滨江帝景

一、什么是GRC

在管理信息化应用当中,GRC(管控、风险和法规遵从)平台是很重要一个组成部分。GRC平台提供了一整套的IT理论架构,即如何在“以流程为中心、以风险辨识为基础、以实现有原则绩效为目标”的整体思想下,构建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架构。各项GRC管理活动都要与相关的核心业务活动深度交互才能真正实现GRC的价值,而这需要GRC平台充分协调整个组织中的大量人员、流程、技术和信息。

阅读全文 »

个人总结

  • 1、结果导向:要出什么成果(业务视图、IT规划图、IT施工图(三图:流程图、系统功能图、ER图));
  • 2、访谈策略:由上而下、存在问题、期望。
  • 3、工作方法(PDCA);IT现状、业务正常的流程、重点关注业务变动的部分及影响;

PS:对“HD”公司的要求

  • 1、 学习方法论、进度、时间节奏;
  • 2、 目标:整体规划、接口、包括三年规划(计划、预算及依据、三年“HD”公司的收入)
  • 3、 项目的方案对比:自主开发、外购(切换SAP、Oracle的方案)、混合型。
  • 4、 项目范围

一、术语说明

规划:总规图
实施路线图:施工图
独立系统:独立数据库或同一数据库但表之间没有关联。

阅读全文 »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信息化在华夏大地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近30年,人们对信息化的理解也日益独到精准,ERP也好,CRM也罢,不论是KM还是SCM等等,信息化早己成为驱动企业加速成长不可或缺的方式,而信息化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执行人以及执行人所遵守的实施地图——实施方法论。正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实施(数据)”,而实施成功的重中之重又是实施方法论。

一、五种常见的实施方法论

方法论是战略向导,是带领IT项目走向成功的向导图(Project Map)。信息化供应商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航者,应该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有着全面与前瞻性的认识,有足够的驾驭能力。用户不能期望连自己都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公司与顾问能够带领项目成功前进,那样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软件供应商有无成熟的实施方法论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对一个项目应该如何实施、怎样分阶段、每阶段重点工作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会有什么情况、怎样应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等,软件供应商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是说实施顾问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实施顾问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

阅读全文 »

一、互联网思维

简单

互联网思维倡导简单、专注和极致。而我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往往出现这样一些情形,上了很多看似高大上的系统和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最终得到的是一堆没人用的功能,回头来看得到的回报率还不足20%,甚至彻底失败。相比互联网产品,企业管理软件在客户体验方面远远地落后了,而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范围不断蔓延是最常见的问题。

阅读全文 »

使用变化数据捕捉特性可以简化数据仓库应用中的ETL过程。
数据提取是所有数据仓储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数据通常是在晚上从事务处理系统中被提取出来并被传输到数据仓库。一般情况下,数据仓库中的所有数据都是由从源系统中提取出的数据来更新。但是在提取和传输海量数据时,资源和时间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由于数据提取每日都在进行,因此如果只是提取和加载自上次提取之后发生变化的数据,那么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但是,在大多数源系统中,识别并提取最新变化的数据即使是可能的,也非常困难。
除了识别最新变化数据的挑战之外,许多提取、转换和加载(ETL)环境都包含一个源系统,为多个目标系统提供数据。另外,从一个源系统到多个目标系统同步改变数据也是一个挑战。
Oracle变化数据捕捉(Change Data Capture,CDC)特性简化了识别自上次提取后发生变化的数据的过程。CDC提供了易于使用的API来设置CDC环境。 如果你是参与数据集成项目的DBA或开发人员,需要定期从一个系统提取大量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另一个系统或多个系统,那就赶快考虑使用CDC来缩短ETL的时间吧。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种设置CDC环境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概述设置CDC环境的先决条件,并讨论为你的应用程序设置CDC时需要掌握的API。

阅读全文 »

个人总结

目前PM的成本库是从生产库抽取数据,对生产库的压力很大。可以考虑ODS或者数据库的Stanby方式实现

一、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存储报表,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非易失的、用于进行战略型决策的数据集合。

二、ODS

ODS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可变的、当前的细节数据集合,用于支持企业对于即时性的、操作性的、集成的全体信息的需求。ODS常常被作为数据仓库的过渡,也是数据仓库项目的可选项之一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