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读书心得

“中国人”这个书名就表明了这是一部平民史观的历史书,有别于传统历史书为王侯将相立传。
历史是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强盛的王朝,经过传承,昏君、暴君的出现,加上外戚、宦官、权臣的作乱,贪污腐败横行,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官逼民反,然后某人当上皇帝,又开始重复着过往的历史。
看历史书需要跳出精彩的故事框架,从人性、利益的角度去看历史,而不是仁义道德。凡是政治都是现实的、肮脏的,而政治是超出任何领域的一门智慧学。
本书狠狠地批评了儒家观念、作为。儒家守旧,不思进取,存在的目的就是取悦君王,采取愚民政策来加强帝王的统治。儒家表面的仁义道德,背后的男盗女娼,从而引出了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
几千年来,儒家对秦始皇不惜各种抹黑,本书也给秦始皇做了平反。在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中央集权、设置郡县,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基本在这个框架内修修补补。
中国的改革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商鞅的变法,被车裂,不过变法倒是保留下来;王安石的变法基本全盘失败;王莽的理想社会给全盘否定;其它如张居正的变法也无疾而终,百日维新只留下了壮烈的戊戌六君子。而日本的大化改新(全盘学唐朝)、明治维新(全盘西化)却意外的成功,书中给的见解确实有道理,一方面,大化改新的时候,中国的科举没有传到日本,这样就没有产生一群士大夫群体,改革就少了一大阻力。另一方面,在日本,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并且权力基本是在大将军、幕府的手中,天皇更多是象征的意义,所以天皇对改革是没有利益的损失。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仍昂然地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就二十世纪,使人沮丧的大黑暗时代结束,五千年专制帝王制度结束悠久的但已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也被逐渐抛弃。奄奄息的华夏人返老还童,英姿焕发,创造出中国第四个黄金时代,在全世界万邦之中,充当忠实的和强大光荣的角色,而且成为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扩展的主题:“河流与文明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文章摘要

  • 贩夫走卒
  • 中国科举制度有它的功能和贡献,但它的副产品之一是,培养出来个中国所特有的“官场”社会阶层,在这个社会阶层中, 阿谀帝王成为一项主要的课题。
  • 泾渭二河在西安的东北合流,合流之后,产生一种奇异的现象,即河水中分,泾河的速度较急,它的水沿着北岸奔驰而下,骤然进入平原反而较为清澈,而含沙量同样多的渭河,河水沿着南岸,因速度较缓,却较为浑浊。中国有一句谚语说“泾渭分明”,即借此比喻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虽混杂在一起,而仍各保持特质。
  • 钱塘江 全长四百九十四公里,它的入海处呈现一个庞大的喇叭口形状,以“钱塘潮”闻名于世。江水和因潮汐而倒灌入江口的海水,互相搏击,加上其他迄今仍弄不清楚的奇异原因,使江潮浪头高耸天际,发出天崩地裂的巨声。尤以阴历八月十八左右,最为壮观,常吸引数十万观潮的群众,在岸上惊心动魄。
  • 成都以芙蓉花闻名,所以也称锦城或称蓉城。
  • 山东淄博。充当战国时代齐王国国都一百三十九年。是公元前四世纪时中国两大超级巨城之一 (另一是秦王国国都咸阳)。史籍上对它人口的稠密形容为:“吐气成云,挥汗如雨。
  • 有一些历史学家非常瞧不起神话在历史中的实质地位,但神话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果没有神话部分,这个民族不过是一群木偶而已。从神话的内容,我们可据以了解初民的生活背景和人文反映。所有的神话都是矛盾百出,有时候简直不知所云。中国的神话也是如但这更证实它是初民的产物。
  • 伊尹[ yī yǐn ]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 周王朝所属的每一个封国都有自己完整的本国史,但只有鲁国史留传下来。鲁国史称为“春秋”。留传下来的部分,起于本世纪(前八)公元前722年。史学家就从这时候起,直到公元前五世纪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称为“春秋时代”。这是一个人工的划分--犹如“世纪”也是一个人工的划分一样。事实上整个社会剧烈的变动,应起自周政府东迁,但中国历史学者在二十世纪前,全部属于儒家学派,他们一直使用这个称谓,在没有发现这种划分有重大害处之前,我们仍顺应这个习惯。
  • 姜小白的霸业即管仲的霸业,姜小白只是躯壳,管仲才是灵魂。但姜小白更为伟大,因为他能任用管仲。
  • 霸权只是超级强国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不再含有初起时那种以保护弱者自居的骑士的意义。
  •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
  •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
    问题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历史发展与化学方程式不同,同一刺激,因人、因时代和因环境的不同,反应也异。所以人们在觅取历史启示或教训时,必须特别小心。
  • 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摧毁人性和人伦,那就是权力和金钱。
  • 中国诗是世界上唯一不能翻译的文学作品。
  • 饿殍(piǎo)遍野
  • 中国古代习惯使用单音节。
  • 血流有声、血流成河。
  • 判断,是人类最高智慧的表现。判断如果错误,就必须付出判断错误的代价,小焉者是个人的失败,大焉者是国家受到伤害,甚至灭亡。对同一现象,竟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判断 (事实上有时候还产生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判断),跟当事人的智慧见解、生活体验,以及心理背景,有密切关系。
  • 清政府的政策是,用科举控制汉人,用婚姻控制蒙古人,结果证明完全成功。
  • 华人的特性就是高度的忍辱负重。
  • 一个厉害的人非常少见了,一个厉害的人也往往刚愎自用,像李世民自己厉害之外,还能从善如流,真的是千古一人。向理性屈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世民大帝个人的优秀是最主要的因素,他严厉地控制自己不去触及无限权力的毒牙,并且鼓励和接受最难堪的逆耳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