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心思想】全书主题就是一句话:“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就像作者书后总结的:“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的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根据作者给反脆弱下的定义:“我们几乎总能使用一个简单的不对称测试来检测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例如人体就是反脆弱的,适当的压力会给人体带来好处,而瓷器就不是。在一个不对称系统中,有利因素超过不利因素,选择权赋予人获取有利因素而不受不利因素影响的机会,选择权就是反脆弱性的武器。
在对波动性、随机性、压力、挫折等面前,作者是典型的斯多葛主义,强调需要驯化自己的情绪,并且作者强调这些(适度的前提下)是有利人的肌体的。
作者后面讨论到科学时,强调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作者推崇人类以自然的规律来生活,对一些小病通过医学的处理是持怀疑态度的,按照作者说法,私人医生(家庭医生)只会缩短你的寿命。对于科学,作者认为是实践出真知的,而不是因为有了理论才有实践。理论、模型的东西,往往是参数过度简化过之后的复杂算法模型,按照模型得出的结论,往往与现实的混沌世界背道而驰。
总的来说,对于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本书讨论了DevOps的定义、范围、实践以及相关案例。作者从目标的角度,给DevOps下了如下定义:DevOps是一套实践方法,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系统变更从提交到部署至生产环境的时间。其核心是缩短部署时间,根据这一目标,就必须减少部署过程的运维和开发的协同时间、必须减少构建、测试和发布的时间。根据这一目标,通过DevOps的实践,通过重新定义运维和开发的职责来减少协同,通过自动化的工具,来提高构建、测试以及发布的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化的工具也把运维和开发的显示协同变成了隐式协同。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本书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如何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书中提出了很多方法。针对我想要、我要做、我不要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并且每个章节都总结出提高意志力的日常实验方法,指导读者去锻炼提高自控力。提高意志力有几个重要的方面,锻炼、冥想(深呼吸)、看书等等,只要自己持之以恒,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作者提到,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我们人类思维是从分析思维(处理多个独立变量之科学)到整体思维(处理相互依赖变量之科学和艺术)的转变。
分析思维是一个包含三个步骤的思维过程。首先,它把需要了解的东西给拆开;接着尝试去单独解释被拆开的每一块的行为表现;最后,再把对各个快的理解汇集到一起,构成对整体的解释。而系统思维则采用不同的过程,它把系统放到它所属的一个更大的环境中,去理解和学习它在这个更大整体内所扮演的角色。
全书从开放性、目的性、反直觉行为、多维度、突现性五个维度对系统思维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人类社会、商业社会,对几个典型的案例的系统设计思维进行分析说明。
最开始以为本书是讲信息化系统(IT系统)的整体思维以及相关的设计思想,看了之后,才知道主要是针对人类社会以及商业社会的整体思维进行讲述的。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本书介绍了如何挑选A级选手的方法,按作者的说法,选材的成功来自于4项重要的步骤:建标、判别、当断和融入。针对每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很关键的一步是建标(积分卡),也就是说你必须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样,然后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本书从思考的方法入手:要改善些什么?要改善成什么样子?怎样才能有效地、一步一步地执行改革?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了如何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冲突图、现状图、过渡图、未来图、条件图等方式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的核心是冲突图和现状图。
冲突图能定义出分歧的共同目标,然后找出方案,在满足共同目标的前提下,消除冲突。画出冲突图总是开始的第一步,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现状图,通过列出负面清单,找出负面清单的因果关系,从而发现核心问题,然后聚焦解决核心的问题,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本书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那就是“价值的认知”。公司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出自于已付出的努力,而市场对产品价值的认知来自使用产品所带来的好处。所以,满足市场对产品价值的认知成为更重要的成功之钥。我们需要采取行动,有效提高市场对产品价值的认知。(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思考价值)。从市场的观点来看,对产品的看法包括了相关的服务、财务条件、保证等,产品包括了整套的交易!产品之外的价值可以称之为周边效益,这一部分的改进相对容易,但是能带来很大的价值认知改变。而周边效益又分为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在消除负面效应的效果(核心的问题)更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应。
同时,同一个市场内不同部分可能对于同一个产品有不同的价值认知。(例如机票就是这样,购买时间、购买地点、个人购买或团体,价格都可以不同),这些就是区隔市场的概念:当一部分的市场的价格变动不会造成另一部分的市场价格变动时,我们称之为彼此区隔的市场。可以通过区隔市场,和周边效益一并考虑来提高公司的效率。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灰犀牛式的危机就是那些大概率发生,而又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危机事件(相对来说,黑天鹅事件是那些极小概率的事件)。
应对危机,需要我们有 冷静的头脑;理性的思维;积极的行动。

阅读全文 »

【中心思想】
本书从人员、组织、流程、技术等方面进行扩展性的讨论,有别于通常从技术的考虑。另外,全书贯穿了对股东利益的重视!

确实,像康威定律说的,产品就是组织架构的缩影。所以,人员、组织、流程对产品扩展性的影响不逊于技术带来的影响。做一个类比,一个球队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好的队员(人员)、好的阵型(组织)、好的战术(流程)。
简单的说,要达到可扩展,需要做如下两件事:建立敏捷性团队,使用可扩展性的架构原则(具体见下文)。
技术团队需要明白,实现股东价值是第一要义,所以要经常思考用什么指标来衡量IT工作对业务的意义。技术团队能够理解业务所面临的挑战、风险、障碍和策略。
技术高管理解赚钱的业务手段、收入的驱动力、目前的财务现实、竞争格局和当年的财务目标非常关键,只有具备这种知识和能力的CTO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战略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阅读全文 »

作者结合阿里巴巴在架构转型的经验,谈了阿里从单体的架构转型到分布型架构的历程。书名中提到的中台,其实是阿里的IT架构中的中台,按作者的说法就是共享服务(IT服务)中心,具体见下图:

本书总体的思路是,见下图:

阅读全文 »

本书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管理工厂过程中,扭亏为盈的历程。
在主人公和导师(姑且这么称呼)钟纳的交互过程中,钟纳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方式,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主人公找出工厂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找出如何去找出问题的方法。
在钟纳的指引下,主人公找出了组织的目标以及衡量这些目标的指标,简单的说,组织的目标就是赚钱(而不是降低成本),然后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让公司的日常营运和公司整体绩效之间找到一些逻辑关系,作者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衡量日常运营工作的指标,那就是:有效产出(Throughput)、库存(Inventory)和营运费用(Operating Expense)。按照作者的定义,有效产出就是整个系统通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度;库存就是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营运费用,就是系统为了把库存转化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
为了满足这几个指标,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有效产出、降低库存、降低营运费用。
作者在不考虑降低营运费用(通常的做法是裁员,作者反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能有效提高有效产出、降低库存的方法,那就是TOC制约法(瓶颈管理法)。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