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期末考试前几天,桐桐最要好的朋友陈Shangli妈妈打电话给桐妈,投诉阿桐在学校调皮,乱搞shangli,可能惹得shangli有点不开心。shangli妈让我们不要告诉桐。
不过我们商量后,还是决定和桐桐严肃说了这件事,桐有点不开心。
开始我们还有点担心,这些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友谊.后来观察了一下,他们俩后来还是经常在一起,暑期还约了一起踢球,社会实践的车上还是坐在一起。
友谊就是这样,虽然有磕磕碰碰,但是不影响之间的感情!

转自:http://blog.csdn.net/coolzyt/article/details/4085678
数据库索引原理理解
清明节一个人在家,已经混了一天了,想想还是写点什么吧。
以前对数据库的理解总是停留在使用的阶段,没有去研究过深层次的东西,这两天正好有空(其实也是工作需要),看了一下数据库索引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希望通过这篇博文,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1.什么是索引?
我想这个用过数据库的人都应该知道了,索引类似于书的目录,主要用于提高查询效率,也就是按条件查询的时候,先查询索引,再通过索引找到相关的数据,索引相当于记录了对某个关键词,指定到不同的文件,或者文件里的不同位置,当然索引自身也是通过文件来保存的。
2.索引的类型
有两种基本的索引结构,也就是索引文件的保存方式,一个是顺序索引,就是根据值的顺序排序的(这个文件里面的值,也就是为其建索引的字段值,是顺序的放在索引文件里面),另外一个是散列索引,就是将值平均分配到若干散列桶中,通过散列函数定位的。
2.1.顺序索引
顺序索引下面又有很多概念。
如果被索引的字段本身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那么这种索引叫做聚集索引。否则叫做非聚集索引。

阅读全文 »

转自:https://www.pureweber.com/article/recursive-power-4/
递归的力量(四):递归效率
前几天我们在讨论递归的过程中发现,递归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使得我们思考的方式得以简化,代码也更加精炼,容易阅读。那么既然递归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用递归来解决呢?难道递归就没有缺点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递归的不足之处。
我们知道,递归调用实际上是函数自己在调用自己,而函数的调用开销是很大的,系统要为每次函数调用分配存储空间,并将调用点压栈予以记录。而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还要释放空间,弹栈恢复断点。所以说,函数调用不仅浪费空间,还浪费时间。
这样,我们发现,同一个问题,如果递归解决方案的复杂度不明显优于其它解决方案的话,那么使用递归是不划算的。因为它的很多时间浪费在对函数调用的处理上。在C++中引入了内联函的概念,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简单函数内部语句的执行时间小于函数调用的时间而造成效率降低的情况出现。在这里也是一个道理,如果过多的时间用于了函数调用的处理,那么效率显然高不起来。

阅读全文 »

故事概要: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前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两个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台上,观众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的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少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距离宇宙飞船坠毁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告别仪式。科马洛夫永远地走了,他留下了对亲人对祖国永恒的爱。但更震撼人心的是他对女儿说的那番话。它警示着人们: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即使是一个细枝末节,也会让你付出深重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代价.

阅读全文 »

浮点运算中避免使用等量判断的原则。
具体的理由见下文。
http://www.dengshenyu.com/%E8%AE%A1%E7%AE%97%E6%9C%BA%E7%A7%91%E5%AD%A6/2016/04/11/float-number.html
通常的做法,写一个Equals()函数,两个相减,如果值小于给定的精度值,就返回相等。

处理摄入误差的问题。
使用BigDecimal进行精确运算
http://www.cnblogs.com/chenssy/archive/2012/09/09/2677279.html

重建系统的有道理的一篇文章。

下次老板让你重构系统,让他看看这篇文章

上个月,有个以前的同事问我:“你在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原来的系统都重做了,我们明明有实力啊”。

我说:“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嘛,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增加冗余、理清各模块职责、API通讯机制的建立、内部分层的整理。”

他说:“对,但我还是想知道,你为什么不把系统重做了呢?”

于是我问:“我离职之后,后来似乎多投了不少人重做系统?结果怎么样呢?”

阅读全文 »

事情的起因是, 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Mary Jucunda 修女问道: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他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给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 NASA 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阅读全文 »

重建还是重构? 作者 Ben Linders ,译者 覃璐 发布于 2015年12月3日
在 Agile Testing Days 2015大会上, Wouter Lagerweij谈到了如何重建一个遗留系统而不是重构它,来帮助团队采取敏捷实践,比如测试驱动开发,自动化测试,持续交付。他的谈话基于他的博客文章 Don’t Refactor. Rebuild. Kinda。

InfoQ采访了 Lagerweij关于是什么让重构如此困难,重建软件的风险是否比重构小,以及持续交付如何配合软件的重建。InfoQ同时请教了他关于重建和重构的建议。

InfoQ:您能解释一下是什么使得重构这么困难吗?

Lagerweij:只要你去做,重构是一项相当简单的实践。同样的例子是单元测试。只要你坚持为代码编写测试用例,或者清理代码中的设计问题,一小步一小步的,这并不困难。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