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本书通过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在管理工厂过程中,扭亏为盈的历程。
在主人公和导师(姑且这么称呼)钟纳的交互过程中,钟纳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方式,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引导主人公找出工厂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找出如何去找出问题的方法。
在钟纳的指引下,主人公找出了组织的目标以及衡量这些目标的指标,简单的说,组织的目标就是赚钱(而不是降低成本),然后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如何让公司的日常营运和公司整体绩效之间找到一些逻辑关系,作者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衡量日常运营工作的指标,那就是:有效产出(Throughput)、库存(Inventory)和营运费用(Operating Expense)。按照作者的定义,有效产出就是整个系统通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度;库存就是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营运费用,就是系统为了把库存转化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
为了满足这几个指标,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有效产出、降低库存、降低营运费用。
作者在不考虑降低营运费用(通常的做法是裁员,作者反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能有效提高有效产出、降低库存的方法,那就是TOC制约法(瓶颈管理法)。

阅读全文 »

SMART原则是目标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目标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进行成员的组织与目标的制定和控制以达到更好的工作绩效,由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于1954年首先提出。SMART原则便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方法,目前在企业界有广泛的应用。它的首次出现被认为是在1981年12月发行的《管理评论》(Management Review)上(由George Doran、Arthur Miller和James Cunningham编著)。
SMART原则中的“S”、“M”、“A”、“R”、“T”五个字母分别对应了五个英文单词:Specific(明确)、Measurable(可衡量)、Attainable(可达成)、Relevant(相关)和Time-bound(有时限)。

营业费用(Operating expense),也称经营费用、运营费用 (营运费用?)
产品营业费用指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是与企业取得销售收入密切相关的费用。

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中,已将“营业费用”科目,更改为“销售费用”。
工业企业的产品营业费用体系图示(共4方面17项):

很薄的一本书,和看一本杂志的某篇文章差不多。
整本书,其实可以归集为一页内容:分别是一分钟目标、一分钟称赞、一分钟更正。
目标关键是要清晰和明确,称赞、更正要及时。

阅读全文 »

大学学过统计学,但现在也都忘光光了,之前也看过《数学桥--对高等数学的一次观赏之旅》,不过这本书因为是专业的书籍,偏向于公式的推断,陷入了细节。所以一直对于统计学中关键的几个分布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感觉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
像本书作者所说太拘泥于公式,常常会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所以一直以来,对于统计学,感觉自己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现在有空看了这本《看漫画学统计学》,终于可以跳出公式来看待公式的本质了。

阅读全文 »

传统的会计只考虑资金的成本,没有考虑时间的影响因素,在丰田的观点看来,时间是最宝贵的,所以在成本考核的时候,必须加上对应的时间维度,作者把这个视角的成本称为J成本。
J成本定义,如下图:

在J成本体系下,缩短前置时间(过程时间)就可以提高“收益性”。以前被认为互为对立的“成本改善和前置时间改善”,实际上几乎有着相同的效果。(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基于此,作者提出丰田生产方式的现场改善,是通过自动化在确保质量(Q)的基础上,彻底实现缩短过程时间(D),这样,收益(C)就会随之而来。

阅读全文 »

一本介绍精益思想方面的书,按照作者的概括,精益思想可以概括为5个原则:精确地定义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出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流不断地流动;让客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永远追求尽善尽美。作者按照这5个原则,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且在阐述的过程中,通过举例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精益思想获取的进步进行了说明。证明了作者提出的精益思想是适应各类型企业的观点。

为了满足精益化思想,作者认为价值流动要打破部门的壁垒,所以改革组织架构,成立跨职能的全功能团队,行成以产品单元为核心的单件流工作方式是实现精益思想的首要条件。必须把目前的以部门为单位的批量作业,转化为生产单元的“单件流”作业。

阅读全文 »

一本介绍丰田精益生产原则的书,作者根据对丰田公司的调研,针对丰田精益生产的14项原则进行了分类,一共有四种,分别是理念、流程、员工/合作伙伴、解决问题。

其实关于理念、员工/合作伙伴、解决问题(学习型组织)这些都是管理学上老生常谈的通用的管理思维,但是关于流程,在制造业里面,自福特公司提出的批量生产以来,通常理解上的批量生产能有效降低成本等原则,丰田却反常识的提出了颠覆性的理念。受美国超市补货思想的启发,丰田公司创始人提出了连续生产、单件流、拉动式生产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流程理念。在流程方面,核心的思想是消除浪费。通过对价值流的分析,找出浪费点,减少产品的前置期有效的降低浪费;通过看板、标准化等措施,让问题可视化;通过单件流让问题尽快的被发现,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本就越低,关于解决问题,丰田提出的现地现物、问5个问什么等方法,能让组织进行持续的改善。
其实,书中也提到,这些工具都是浮在水面的冰山的一角,真正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必须从重塑企业文化着手,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基石。

在IT业中,很多思想都是从精益生产中学习过来的,例如敏捷开发的迭代(单件流)、看板、全功能团队(连续生产)等。另外,在信息化规划中常见的架构屋,也是发源于丰田公司的管理理念架构。

房地产企业作为一个粗放型的产业,在流程方便倒也可以学习精益生产的思想,通过分析房地产的价值流,找出浪费的地方,同时,通过可视化进行管理。

阅读全文 »

外国人写的书偏重于思想,中国人写的书偏向于操作层面,所以国人书里面的案例、代码会多点,可以当手册用;-)。
本书,介绍从单体架构演变到SOA架构,再到微服务架构的历程,然后针对微服务架构中最重要的一致性问题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互联网企业对服务化系统高性能要求,针对容量的评估和性能保障,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对日常的工作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在运维环节,描述了如何搭建目前流行的ELK大数据日志系统,以及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应用性能管理系统(APM)产品的实现。最后还提供了作者积累的一系列的运维脚本、工具给到读者。
文章最后详细说明了容器及敏捷开发的一些工具。
总体来说,本书适合作为一个工具书,理论层面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

阅读全文 »

看了这本书,总结的一些脑图:


这本书之前看过,不过没有做笔记。在看板管理这本书里面有推荐,就顺便再看了一遍,温故而知新。
本书主要出发点就是敏捷思想的那个原则:If it hurts,do if more often 。
在软件项目中,发布是风险最高的一个环节,所以,根据敏捷的思想,怎么把发布的东西提前、频繁的做就成了关键,也就是所谓的持续交付。
而要达到频繁、重复做一件事,核心就是自动。只有自动化,才能重复的、可靠的去做。所以持续交付的核心就是全面版本控制和自动化。版本的管理不单是程序代码和对应配置信息,还包括运行环境及其配置信息、部署脚本的版本控制;自动化包括自动化构建、自动化单元测试、自动化验收测试、自动化部署、自动化发布等。通过持续的构建、部署,能提供一种快速的反馈,能让修复的成本最低,并且让软件一直保持在一种可用的状态。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