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德鲁克在调研完通用公司,并写了著名的《公司的概念》(具体见《公司的概念》读书心得)之后,其中提到了通用公司的一些问题。斯隆对德鲁克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不是很认同,后来也推出了这本《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
斯隆把通用公司从创立初期到他离任时,其中在管理方面的各种变革、通用公司的发展历程,通过他的视角,娓娓道来。
本书可以作为一本企业高层人员的管理指导书,书中把斯隆在组织、产品政策、财务控制等方面的开创性的变更,通过斯隆的亲身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组织模式上,斯隆推崇“在政策上统一,在管理上分权”的管理模式,简单说,就是在协调控制下的分权运营模式。在协调方面,作为委员会管理的推崇者,斯隆通过委员会处理事业部间的协调管理,但是委员会只是处理一些公司层面的、基本的、共性的问题。

阅读全文 »

开始以为是关于博弈方面的书,拿到手一看,才知道主要是描写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
本书讲述了一帮天才在华尔街这个大舞台上挥洒人类贪婪和恐惧的故事,讲述了华尔街在历经了火灾、恐慌和萧条的洗礼之后,最终真正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代表的过程。
华尔街从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一个由贪婪的投机者和腐败的政客操控的市场,到现在受监管的相对成熟的市场,中间经历了多次的股灾和起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尔街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不过就像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才建立了北大西洋冰层巡逻制度一样,监管的加强往往只有在一些痛苦的经历,尤其是灾难性的时间之后才会来临。相信华尔街未来还会继续遇到新的挑战,也必须学会应对这些挑战。
不过就像作者所说,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金融危机,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的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博弈和到未知世界去探险都源于我们人类的同一种冲动,因为市场的地平线之外也是一个未知世界----未来。

阅读全文 »

作为受邀请到通用公司考察之后的产物,《公司的概念》面世之后就不受通用公司上下的青睐。不过,俗话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公司的概念》中提出的观念在日本受到了推崇,也为日本企业在二战之后崛起助了一臂之力。

阅读全文 »

几千年来,我们都是以一种确定的方式来看待世界,我们努力找出上帝在表象之后设定的因果关系。令我们倍加鼓舞的是,我们还取得了不少的突破。从伽利略到牛顿到爱因斯坦,一批批的科学家用一些简单的公式、定理、数学模型,定义了这个世界的行为,这些让我们人类的自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阅读全文 »

富兰克林本人就是美国梦,或者说美国价值观的代表。
他从一个贫困的学徒成长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成为了国王的座上宾。
富兰克林一生,在科学和政治方面的建树颇多。科学上最著名就是那个闪电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在电学领域可谓是开山鼻祖。政治上,他在美国独立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包括作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执笔人主要是杰斐逊);在他作为驻法代表的时候,运筹帷幄,分别签订了美英、美法和平条约;独立战争之后,在决定美国未来的制宪会议上,利用他的名望和长者身份,促进了协议的签订,为美国的统一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

看过序最多的一本书,一共有六个推荐序. :-)
作为管理学大师,作为第一位把管理进行科学化的思想家,德鲁克的管理学书籍通过简单易懂的描述,阐述了管理的精髓。
现在社会以知识工作者为主,不同于以往的体力工作者,没有一套可量化的、固定的检查、考核体系能对知识工作者进行过程考核。所以,为了提高组织的绩效,管理者(大部分的知识工作者)必须提高自我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才能达到组织的目的。
本书围绕着,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作者明确指出,卓有成效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和实践学会的能力。所以,作者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其实也是时间管理的一部分)、有效决策等方面进行展开,说明了如何通过这些手段,让自己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的很多观点,现在看来都耳目能详、天经地义,但是放回50年前(本书1966年出版),作者能在二战后不久,就提出这样的管理理念,确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就像吴晓波在悼念德鲁克(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在酣睡中悄然去世)的文章所说的:“他走了之后,下一个该轮到谁来替我们思考管理?

阅读全文 »

网上查阅开发框架资料时,知乎推荐《Struts2技术内幕:深入解析Struts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这本书。本书2013年出版,在亚马逊上只有Kindle电子版,后来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下单买了一本旧的全新书。
购买本书时也犹豫过,一是,这是本号称技术内幕的书,担心作者会陷入技术的细枝末节;二是,对中国人写关于技术的书,大多在堆砌不同资料的套路中来回,结果都是大杂烩,对本质的东西反而讲不透。
但是当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真正被吸引了,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作者的逻辑是,我们编程过程碰到什么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样?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背后的思想是什么?围绕这三个环节深入浅出的把Struts框架进行讲解,让人读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读者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总体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Struts2框架是表示层的框架,MVC又是表示层最经典的设计模式(最佳实践),所以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是围绕着MVC模式在展开,讲述了为了满足MVC的实现,在数据流、控制流方面,整个框架是如何设计、各层是如何交互的。
虽然目前Spring MVC异军突起,已经有开始取代Struts2的局面,但是从框架原理和思想角度来说,其实是相通的。关键点不是具体技术的细节,而是技术后面的方法论,技术背后的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阅读全文 »

刚看完瀑布模型过程代表作--《软件是这样炼成的》,书中介绍了一种庞大的、重型的过程方法。为了比较,又看了这本关于敏捷开发的书。
关于敏捷开发,之前陆陆续续有些了解,《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的作者作为敏捷开发的创始者之一,在书中系统的说明了敏捷开发的思想以及相关实践。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是一种面临迅速变化的需求快速开发软件的能力。为了获取这种敏捷性,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可以提供必要的纪律和反馈的实践。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可以保持我们的软件灵活、可维护的设计原则,并且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已经被证明针对特定的问题可以平衡这些原则的设计模式。

阅读全文 »

配置库管理
软件质量目标

这一册主要是简述了软件工程的改进,其实就是质量保证的方方面面过程域。
软件过程是一个为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完成的任务框架,软件过程改进包括下面四点:

  • 1、软件过程定义
  • 2、软件过程文档化
    包括软件过程定义文档化和过程执行文档化两部分
  • 3、软件过程培训
  • 4、软件过程强制执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