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天性》读书心得

【中心思想】
实验表明社会连接是大脑最重要的需求,在工作社交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生活当中增加社交也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本书是一本讲述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书,利用诸如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工具,研究大脑神经的工作机制。通过实验,作者提出了我们大脑天生就与他人相互连接,这种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当中形成的。
人类大脑的连接、心智解读、协调是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通过社会连接(social connection),保持稳定的关系,这些会使人感到幸福。研究表明人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去想他人,说明了么大脑的默认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有高度的重合。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连接是大脑的做重要的功能。当我们陷入困境,不得不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社会支持和社会链接可以发挥极大的缓冲作用。

导演任务


自我

自我,让你的大脑成为你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很多人,终其一生,在“自我”方面是毫不作为的,充其量,他们只能为自我的幽灵做些事。自我是形成于他们周围人的头脑中,然后再交付给本人的。通常来说,我们的自我意识主要是由我们生活中的其它人构建出来的,它所服务的对象首先是他人,而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通常是通过观察别人,而不是审视自己的内心来了解自己的。
人类天生就很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换句话说,我们的耳根子远远比自己想象的软很多。

社交空间

一个空间要满足居民的社交需求、公司员工的社交需求。我们应该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作场所中创造出一个适当的社交环境。
社交空间:
给人们预留进行社交活动的物理空间,城市有广场、小区有会所等、楼栋有大堂、楼层也有空间。社交空间需要对应的社交设备和社交活动。
社交设备:茶具、大屏电视机、游戏机、桌牌等
社交活动: 类似社团,有共同的爱好兴趣

小时候乡下的大榕树有点类似,一棵大榕树下有一个士多,士多还会摆一些棋牌桌等。

社会奖赏

社会奖赏,企业激励员工更有效的方法。例如精神激励:地位、荣誉、认可。认可是一种完全免费且可再生的资源。例如团建活动、饭局这些非正式社交。帮助别人也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例如让员工有机会去帮助别人,给予员工帮助别人的机会能够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
高效领导者需要更强的社交能力。高效领导者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或者每个月认识多少个朋友之类的;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要参加多少次活动;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周要和多少个员工谈话。
在管理的时候,既要对事,也要对人。社会化的思考人;非社会化思考事。
当一个项目成员说自己在推进一个项目时碰到了困难,其言下之意往往是,他在与团队的其它成员合作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如果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是一个“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团队内部的协作机制需要调整。因此,他不会过分关注团队成员是否需要更多的个人训练。
最好的老板了解并关心团队的所有成员的社会动机。老板必须促成自己与团队所有成员之间、团队成员之间、团队与外界之间的社会连接这对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高层次的目的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无数充满意义的动作构建而成的世界同一动作既能用低层次的目的来描述,也可以用高层次的目的来描述。
例如,砌墙,有些工人考到是砌一堵墙,有些工人看到的是在盖一座宏伟的教堂。
三个石匠的故事为管理爱好者熟知,其出处为德鲁克的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有人在一个工地看到三个石匠,就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边敲边回答:“我在做全国最好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仰望天空,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德鲁克认为,第三个石匠是真正的管理者。第一个石匠已经无可救药,他不是个管理者,也永远不会成为管理者。
“最难办的就是第二个石匠”。读《管理的实践》至此,仿佛可以看到德鲁克先生写到这里的时候,也皱了皱眉,轻叹一口气。
德鲁克认为,在现实的企业中,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和第二位石匠一样,只关心自己的专业。因此他以一种嘲讽的口气说道,“很多工匠或专业人士,常常自以为有成就,其实他们只不过在磨亮石头或帮忙打杂罢了。”

例如,这次新冠疫情,给一线病人运输药品的司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他装运的是病人的生命的希望,而不是局限在药品上。

辩证法

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立。有些人经常提醒我们说,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什么叫辩证地看问题呢?有三个关键词:发展、全面、联系。做到这三点,就算是辩证地看问题。相反,如果你是静止、片面、孤立地看问题,那就叫形而上学。
人们对许多科学上令人兴奋的新发现的认识过程都要经历一个黑格尔式的“辩证过程”,这类似于华尔兹三步舞曲:首先,人们希望这个新发现可以用来解释所有无法解释的现象(第一阶段:正题),随之而来的是对上述信念的动摇,认为大多数现象都无法用这个发现来解释(第二阶段:反题),最后才最终认清了现实----这个发现在某些方面或许很有用,但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没什么用(第三阶段:合题)。
例如,开始是经典牛顿力学,以为都适用所有的运动;后来在宏观层面发现不适用,出来了相对论。以为能涵盖所有,后来发现其实相对论也无法解释微观的世界,出来了量子力学。
科学家们一直都在致力于统一的力学定律,但是还没有找到。

形而上学通俗解释 转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267841
我们现在所说的「形而上学」,可以简单理解成:
用理性思维,去研究那些能统一世间一切问题的「大道理」。
详细说说吧。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马哲的时候,课本给我们的解释是:「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式看待问题。
在课本上,「形而上学」被当成一个贬义词,说谁是形而上学,那一定是在骂他呢。
课本上这样讲不够厚道。
你听说过哪个学科一开始成立的时候就宣称:我们这个学科就是立志要孤立、片面、僵化地研究问题··那我们不就是吃饱了撑的嘛。
课本里给形而上学下定义,就好像学校里调皮的孩子专拿别人的缺点起外号一样。
明明人家也是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但外号就叫成了「爱哭鬼」「小胖墩儿」。
我们课本给形而上学找的这个缺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么成天叫人家也不合适呀。
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
亚里士多德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写过很多的著作,从哲学到物理学,涉及了很多学科。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现代学术界「哲学」「物理学」这样的分科。
亚里士多德是写痛快了,想研究什么就写什么,可给整理他书籍的后人犯愁了。
这么一天堆包罗万象的著作,该怎么分类、命名呢?
一个叫安德罗尼柯的人想了一个好办法。
他用「研究有形体的事物」和「研究没有形体的事物」,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两大类。
前一类著作编在一起,起名叫《物理学》。
后一类作品,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作品,也编在一起,放在《物理学》的后面。
当时没有合适的名字称呼它们,安德罗尼柯一看怎么办呢,就给起了一个名叫 metaphysics
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安德罗尼柯起这个metaphysics的原本目的,应该是他没有现成的词汇可用,于是就说这部分著作
是「编排在《物理学》之后的内容」。
但这个词的含义也可以引申成「物理学之后的学问」。
也就是说,形而上学研究的是那些高于物理学的、看不见、摸不看的学问。
这就是「形而上学」这个词最早的来历。
「形而上学」的中文译名也很棒,称得上是中文翻译史上最棒的译名之一。
中文典出《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的这句话很精彩,也很好理解。
「形」,就是有外形、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东西。
《易经》的这句话,是下了两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说,超过我们感知之外的那些无形的东西,是「道」。
「道」,就是「道理」的「道」,指的是「道理」「概念」这些抽象的东西。
老子说「大道无形」,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定义是说,我们能感知到的那些有形的东西,是「器」。
「器」是「器具」,就是指「东西」「物质」。

文章摘要

  • 领导者:压力下的决策能力;
    军师:无压力状态下的分析能力。
  • 说服别人关键是利益驱动,例如思考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价值,人都是利益驱动的。
  • 换位思考能力,弄清楚他人的思想和意图。
  • 社会智能和非社会智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他们就像跷跷板的两端。 社会智能类似情商
    抽象推理类似智商
  • 大脑应对社会痛苦和物理痛苦的反应十分相似。
  •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容易受人影响,确保我们能获取、接受我们周围的信念和价值观。
  • 连接主要是我们渴望成为一名社会人的欲望有关,而协调则指一序列神经层面的适应,它们允许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影响其中的个体。
  • 社交天性:以一定的兴趣为基础,每个人都天生与他人相互连接。
  • 幽默感: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
  • 罐头笑声:canned laughter 又称背景笑声。
  • 如果Facebook(10亿人)是一种宗教信仰,那么他就是紧接基督教(21亿人)、伊斯兰教(15亿人)的世界第三大宗教。
  • 邓巴数(Dunbar's number) 根据某个灵长类物种新大脑皮层比指标估算出该物种的最佳群体规模。
    对于人类而言,最佳群体规模大概为150,这个数字也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高的。而人类社会各种“原始”组织的规模一般都在这个数字上下。

  • 谁写推荐信比写什么内容更重要。
  • 根据大多数研究,人们最害怕的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相比之下,死亡不过是他们第二畏惧的事情。
  • 公平是社会连接的一个抽象标志,只是许多人都未能想到这一点,公平非常重要,且大脑的奖赏系统对它十分敏感。
  • 赞美本身就是意义。
  • 相互合作激活了人类大脑的奖赏系统,因为合作的本身就是目的。
  • 进化的动机也许是繁殖,然而我们的心理动机却是快乐。
  • 利他行为,能激发大脑的奖赏系统。
    利己分为物质上的利己和精神上的利己。而精神上的利己有可能是物质上的利他。
    人类兼有自私和无私的动机。

  • 很多人在一些随机决策的游戏中(例如石头剪刀布),会根据π(3.1415926......)的数字来决定,被3整除出石头,余1出剪刀,余2出布。
  • 逻辑推理有两种形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 很多心理学实验都是以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
    恒河猴主要生活在亚洲,是一种猕猴。它在许多方面与人类十分相似,比如可以在城市生存,能够以花生、冰激凌等多种食物为食,而且喜欢群居生活。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和恒河猴仍然有93%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
    黑猩猩的基因测序,它有98%的遗传基因和人类相同。
  • 镜像神经元对于心理学的意义,相当于DNA对于生物学的意义。
  • 辩证法:阴阳、矛盾对立等
  • 感知、思考、行动
  • 心智理论:1、逻辑推理;2、想象,推己及人、模拟理论
  • 学生管理:
    类似公司的团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1. 组织班级活动,让某些“差生”担任重要角色,反过来让他们有成就感,融入团队、促进学习热情。
    2. 教别人也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差生”讲解一道题(让他提前准备)
  • 共情 feeling into
  • 哺乳类动物天生就有害怕吵闹与不确定事物的倾向。
  • 如果说共情是社会心智的顶峰,那自闭症便是社会心智的低谷。
  • 不要让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淹没在别人嘈杂的意见当中,而是要有勇气跟随你的内心和直觉。
  • 现代科学有关心心智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心智完全是生物性的,因而是物质实体。然而,大多数人却都固执地相信笛卡尔所描述的那个简单而又令人难以反驳的身心二元论。我们是身体和心灵的结合体,同时它们又是彼此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 自我控制力强的人不会在思考第一题的答案时,去看第二题的题目----这种做法便是由想早点结束考试的冲动所导致。
  • 损失厌恶----指在心理学上,我们对“损失”更敏感,因为我们总会设法避免“损失”这种感觉。
  • 错误共识效应:一种“如果你自己不愿意这么做,那么你会假设大多数人都会拒绝这么做”的倾向。
  • 一个成功教练的王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但是成功者永远不会表现出来。 在压力的情况下保持冷静。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大将军。
    抑制:在心理学上,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很好的控制着自己的面部表情、语调和身体语言,以确保他人无法看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苦难是可以选择的----村上春树。
  • 其实年纪大了才能真正看懂阿Q。
  • 情绪的治疗:
    1. 写日记是一种好的情绪发泄方法
    2. 向别人倾诉也是一种好的情绪发泄方法
  • 意志力 willpower,尼采式的概念,说的是通过纯粹个人心灵的力量克服一切障碍的能力。
  • 有眼睛的海报来增加威慑力。 人们会根据现实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越有可能被他人观察,他们就越可能遵循规矩。
    所以说一个人慎独是非常好的一种人格,也是非常难的一种人格。
  • 曾经帮过你的人,要比受过你恩惠的人更加愿意帮助你。----本杰明·富兰克林
  • 因为快乐而健康的人更有效率,不容易陷入困境。
  • 享乐适应:人类有一种倾向,即他们总能适应新的环境(无论是更好的,还是更坏的)
    生命总能找到出口。
  •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幸福感很多时候是来自于比较产生。
  •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导致更强的幸福感。
  • 增加人生中的社会连接很可能是提高我们的幸福感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很多人却越来越沉迷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