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改革得失》读书心得
研究方法
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
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
就四大基本制度的建设而言,实验于商鞅,成型于嬴政,集大成于刘彻。
变革
历代经济变革的基本逻辑是:上联:发展是硬道理;下联:稳定压倒一切;
经济发展,而又能保持政权的稳定;
经济改革必须在政治体系的边界内进行。
改革的三个战场:财政、货币和土地。
变革有时候就像俗话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久之后,会出现弊端,为了平衡,需要走另一个极端来平衡;就像阴阳调和一样。
王莽改革失败的思考
时机的问题:根基未稳;太过激进;
刘秀本来也想改革,后来推行不下去,留下了: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儒家
百代都行秦政法
儒家在经济治理上是多么无能。翻来覆去的都是“以农为本、轻徭薄税、仁义治国”。儒家“君君臣臣”在政治上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支柱性的作用,可是在经济思想体系上却无法匹配。
文章摘要
- 统一是中国的一种文化
统一是一种宿命般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是考察所有治理技术的边界。
- 晚晴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同步,却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国运结局
- 观念的优先往往比资源的优先更重要
解放思想
- 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
寓税于价;
- 国家的稳定的一个核心是就业
消费能促进生产,生产促进就业。 所以,三驾马车有一个就是消费(内需)
- 管仲: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有恒产者有恒心
- 土地是核心!
- 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
- 桑弘羊: 挑动群众斗群众,人民内部的矛盾。
- 魄力 手段
- 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
- 道德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有得必有失,学会取舍。
- 纸币的发行也出现在宋代
宋代,人口第一次超过了1个亿。
-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治世不一道”,是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板的."便国不法古”,是指使国家安适不效法古人.“便”,读pián,是会意字.金文从人从鞭,会使人服帖之意.篆文从人,从更(指烙饼时不断翻动按压,使饼与鏊子平贴),会妥帖、安适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便.故“便”的本义是指妥帖、安适.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法家提倡效今不法古,是说在旧方法(即古法)已经失效的情况下,就不应该死守了,必须创新.
- 在这个世界上,人性的贪婪都是需要制度基础的,好的制度会遏制人的恶,反之则会催化和放大之。在这个意义上,比人的贪婪更可怕的是制度的贪婪。
- 11世纪至12世纪(王安石变法时期)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布罗代尔
法国)”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期。
- 在西方史学界,1500年往往被看成是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
(发现新大陆)
- 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寻租)
- 费正清:中国商人最大的成功是,他们的子孙不再是商人!
- 生命总会找到出口。
- 稳定压倒一切,出自陈云之口,被邓小平多次引用。
- 80年代:一切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 原罪。
- 李克强: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 极左的民粹主义,极右的自由主义。
- 财政包干,分灶吃饭 改为分税制。 事权与财权的统一问题。
- 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