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制宪会议收尾演讲

先生,我承认,这部宪法中的若干部分,我现在还不能同意,但我没有把握说,我将来永不同意这些部分。活了这么大的年纪,我已经历过许多场合,由于获得更佳信息,或经过更周密的思考,责任心驱使我改变原来的观点,哪怕是在重大问题上,原来以为自己正确,后来恰恰相反。因此,年纪越大,越倾向于怀疑自己的判断,更尊重别人的判断。的确,大多数的人,也和宗教里的大多数教派一样,以为他们自己拥有全部真理,凡是别人的观点与他们不同,就认定是谬误。新教徒斯蒂尔在一篇献词中告诉教皇。“我们两家教会”都对自己的教义确信不疑,彼此之间的唯一区别,是表述的方式不同:“罗马天主教一贯正确,英格兰国教从未错过。”虽然许多平民都认为自己一贯正确,自信程度之高,就和他们所属的教派一样,但是,很少有人表达得像一位法国太太那么自然,他与妹妹发生争执时说,“我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妹妹,可是我从来没有遇到一个永远正确的人,除了我自己。”

先生,从这种感觉出发,我同意这部宪法,连同它所有的瑕疵,如果它们确是瑕疵;因为,我认定我们需要一个总体政府,而现在还没有政府的形式,可是人民如能得到良好治理,或许是他们的福音。我进而相信,这一次可能治理得好若干年,不过最后还是会以专制收场,和以前的一些共和形式结局一样,人们一旦过于腐化,就需要专制政府,没有能力建成其他形式。我也怀疑,不论再开多少制宪会议,未必就能制定一部更好的宪法。因为,等你再召集一批人来,发挥他们的联合智慧,不可避免,也会把他们的偏见、他们的激情、他们的错误观念、他们的地方利益、他们的私人之见,连人一起召集拢来。从这样的会议里,能指望产生完美无缺的结果吗?先生,令我感到惊诧的是,现在制定的这套制度,如此接近完美;我认为,这部宪法也会使我们的敌人感到惊诧,他们正满怀自信的等着,以为我们开会,也会和巴比伦人建造通天塔一样,每次总是劳而无功;以为我们各邦正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此后每次见面开会,只不过是为了掐断彼此的喉咙。先生,为此,我同意这部宪法,因为我不指望还能更好,因为我也没有把握说,现在这部宪法就不是最好的。为了公益,我牺牲我认为宪法中还有谬误的私人之见。

我从未在外面窃窃私语。在此四壁之内,我的话语诞生,也在这里消失。如果我们每个回到选民那里去的人,都向他们报告自己对宪法的反对意见,力图获得一帮一派的支持,我们或许要避免大家采取这种做法,免得我们的崇高努力前功尽弃,我们真实或表面的全体一致,自然会在世界各国和我们自己人中间产生出高尚效果和巨大益处。任何政府。为了获得和保障人民的幸福,大部分的力量和效能,取决于印象,取决于民众对政府的良好印象,取决于对治理者的智慧和人格完整的良好印象。为此,我希望,作为人民的组成部分,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后代,我们采取全心全意、全体一致的行动,尽我们能力所及,推荐这部宪法(如果得到邦联议会的认可和各邦制宪会议的批准),把我们未来的思想和努力,转向治国安邦。

先生,总的来说,我禁不住想要表达一种愿望:’制宪会议中每位对宪法或许还有异议的代表和我一起,就此机会,略微怀疑一下自己的一贯正确,宣布我们取得一致,在此文件上签上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