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表面上是研究希腊艺术,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尼采自己的人生哲学。
在书中,尼采用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和日神阿波罗象征人生的两种基本艺术冲动,阐述了艺术拯救人生的主张,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并且以苏格拉底为靶子批判了科学理性主义世界观,在他看来苏格拉底是此种世界观的始作俑者。以这种方式阐述古希腊文献,无疑是与古典语文学传统的决裂。

艺术形而上学是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组成,日神和酒神是作为人生的两位救世主登上尼采的美学舞台的。
日神:美的外观 幻觉 梦
酒神:情绪放纵 本体 醉 悲剧性情绪 复归自然的体验 痛苦和狂喜交织 (类似李白醉后作诗)



悲观主义者看来,世界是无意义的,人生是无意义的;尼采认为需要通过艺术的谎言来赋予人生的意义。

日神精神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执着人生,后者超脱人生。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与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更具形而上学性质,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外观的幻觉一旦破除,世界和人生露出了可怕的真相,如果再肯定人生呢?这正是酒神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在顺利的时候,就像是日神状态,大家享受日神的幻觉(因为这非人生的悲剧本质);挫折的时候,幻觉破灭,人往往放纵(例如借酒消愁),回归人生的痛苦本质,通过放纵的痛苦解除一切痛苦的根源;
就像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以语人无二三,悲剧才是人生的本质。

酒神精神的潜台词就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
以强大的生命力对抗人生悲剧,赋予人生以意义。

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和充满欢乐的。

苏格拉底命题的结论:“知识即美德”“罪恶仅仅源于无知”“有德者即幸福者”
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功利主义,它旨在人类物质利益的增值,浮在人生的表面,回避人生的根本问题。尼采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避而不见人生悲剧面目,因而与悲剧世界观正相反。科学精神恶性发展的后果,便是现代人丧失人生根基,灵魂空虚,无家可归,惶惶不可终日。

文章摘要

  • 没有音乐的生活简直是一个错误、一种灾难,一次流放。
  • 自幼折磨着他的生命之谜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他的使命乃是解开这个谜,为人生寻求一种真实的意义。
  • 感受一种被理解的快乐。
  • 作为一个哲学家,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而获得自由。
  • 与瓦格纳的交往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幸遇,其余的交往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零头”罢了。
  • 孤独是缺乏爱和被爱的呈现。 ... 孤独使他发疯,终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
  • 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缘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缘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最早语出《晋书·羊祜传》,其他出处:南宋词人辛弃疾词《贺新郎·用前韵再赋》:”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辛弃疾之后,有 宋人方岳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别子才司令》) [1] 。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化用了方岳的诗句。
  • 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批判基督道德。基督教对生命做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通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亨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 每个人在创造梦境方面都是完全的艺术家,而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
  • 一个在大自然怀抱中受教育的艺术家爱弥儿。
  • 在艺术中,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悲剧和抒情诗求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是世界本体情绪的表露。
  • 瓦格纳在论及文明时说,音乐使之黯然失色,犹如日光使烛火黯然失色。
  • 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借喻不是修辞手段,而是取代某一观念真实浮现在他面前的形象。
  • 鲁迅《药》中“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有什么寓意?
    《呐喊》序言中说的很明白,鲁迅自称是听将令的,也就是说不能太悲观,所以在小说中运用了曲笔,平白加上了一个花圈,意味着革命后继有人,不是所有民众都毫无觉悟的。
  • 艺术家的生成之快乐,反抗一切灾难的艺术创作之喜悦,毋宁说只是倒映在黑暗苦海上的一片灿烂的云天幻境罢了。
  • 积极的罪行当做普罗米修斯的真正德行这种崇高的见解;
    类似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