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英语: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心理学评论》的论文〈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所提出的理论。马斯洛随后延伸了这个想法,包含了他对人类天生好奇心的观察。他的理论与其他人类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并行,尤其是针对人类成长阶段的描述。马斯洛使用了“生理”、“安全”、“隶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等术语,描述人类动机推移的脉络。
马斯洛研究了他所谓的模范人物,包含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简·亚当斯、埃莉诺·罗斯福与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不研究有精神病或神经症的人,写下“对于残废、发育不良、不成熟与不健康的个案研究,将只会产生一种残缺的心理学与哲学。”马斯洛研究了大学学生人口中前1%的最健康个案。
马斯洛的理论在他于1954年的书籍著作《动机与个性》(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当中完整阐述。这种分层结构仍然是社会学研究、管理培训以及中等与高等教育心理课程的流行架构。
中国的管仲在西方的马斯洛之前两千多年提出类似主张。他说:“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金字塔图像呈现,基本需求最强的在最底部。

理论内容

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

也称级别最低、最急迫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气、性欲。
未满足生理需要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的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以生理的需要来激励下属。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空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2、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同样属于较低层的需要,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拥有家庭、身体健康以及有自己的财产。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徬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3、社交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属于较高层的需要,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要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为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4、尊重需要(esteem needs)

属于较高层的需要,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要的特征:变得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钜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5、自我实现需要(need for self-actualization)

是最高层的需要,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要都能满足,最高层的需要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要,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