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的两小时》的故事及质疑

故事概要: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了恶性事故--减速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前苏联中央领导研究后决定:向全国实况转播这次事故。当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沉重的语调宣布,宇宙飞船两个小时后将坠毁,观众将目睹宇航员弗拉迪米·科马洛夫殉难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顿时被震撼了,人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电视台上,观众看到了宇航员科马洛夫镇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带微笑地对母亲说:"妈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的头上的每根白发,您能看清我吗?""能,能看清楚。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这时,科马洛夫的女儿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她只有12岁。科马少夫说:"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儿已泣不成声,但她强忍悲痛说:"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说:"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距离宇宙飞船坠毁只有7分钟了,科马洛夫向全国的电视观众挥挥手说:"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的太空中与你们告别。"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告别仪式。科马洛夫永远地走了,他留下了对亲人对祖国永恒的爱。但更震撼人心的是他对女儿说的那番话。它警示着人们:对待人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即使是一个细枝末节,也会让你付出深重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代价.

质疑的文章:
你学过的中小学教材中最坑爹的课文是哪一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4044

摘录如下:

1.《悲壮的两小时》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撰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悲》文叙述: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的过程中,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降落伞出现故障无法打开了。科马洛夫将和“联盟1号”一起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苏联当局在此过程中对于这一情况做了实况直播,并请科马洛夫的家人在科马洛夫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与他告别。
《悲》文对科马洛夫这一英雄人物做了极为生动的描写,对于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入木三分。在语文教学网络上,记者看到,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可谓汗牛充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文章中科马洛夫的爱国和科学精神。
这篇宣传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文章初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异常感动。包括《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等媒体也曾就此事组织过报道。但似乎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篇编纂痕迹浓重,存在诸多明显硬伤的课文。
网友指责文章共存在5处硬伤:
其一: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驾驶的“联盟1号”宇宙飞船是在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而非《悲》文中所说1967年8月23日。
其二:联盟1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前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将要实验人类第一次飞船太空对接,为登月舱的返回对接进行初步探索,为保证苏联在太空的领先地位,这一行动的内情在当时实行了绝对保密。苏联当局对于“联盟1号”宇宙飞船坠毁事件根本不可能进行现场电视直播。
其三:网友根据飞船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每秒7000米左右)进行了计算,得出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到达地面所需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非《悲》文中所说的两个小时。
其四:《悲》文说科马洛夫向领导的汇报持续了70分钟。而网友认为飞船与地面的联系是受地面接收站控制范围限制的。在这7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飞船不在地面接收范围内,那时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70分钟“汇报”。
其五:《悲》文中有一个细节是科马洛夫和女儿对话,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并且说到“‘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作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网友指出“像航天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经历了无数精英头脑的缜密设计和实验,任何数据不知要计算多少遍,才能发射上天。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查出原因的。”

为核实该网友文章的真实性,记者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不列颠全书》,书中第700页确实有关于科马洛夫———这位“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第一人”的条目,据《简明不列颠全书》记述:“联盟1号”宇宙飞船起飞的准确时间的确是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而非1967年8月23日。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至今已有230年,其权威性有口皆碑、毋庸质疑。这本工具书也是我国知识界最常用最熟悉的百科全书。记者注意到,在这本在知识界享有权威的辞书中,关于“联盟1号”的叙述非常谨慎地使用了“据报道”的字眼,而在另一本带有很强专业色彩的著作《勇闯太空》(丹尼斯·纽柯克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中,在第66页至71页用了6个页码的篇幅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其中包括当时美国利用卫星跟踪拍摄到的图片,实际情形跟《悲》文的叙述也大相径庭。
同时,对这段历史较为了解的著名作家叶永烈也告诉记者,除了时间的错误之外,其他的错误其实只要稍据科学常识就可以发现。“我对这篇文章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地入选语文教材感到非常奇怪。”叶永烈说。
种种证据表明,《悲壮的两小时》确实是一篇不切实际的编造文章,但是,记者在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此篇文章如何进入语文教材时,被婉言谢绝。```